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oldata > oldata
oldata

英国经典景点介绍3

2009-03-21

来源:

小编: 960
摘要:
巨石阵

英国对史前巨石阵进行的修补工作近日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英国文物协会已经开始考虑重新撰写有关这个英国最为著名的史前纪念碑的参观指南。去年,曾有一百万个参观者到访索尔兹伯里(Salisbury)平原,来赞美这个他们认为 是从未被触摸过的具有4000年历史的史前圣殿。但当  时,官方提供的旅行指南上,并没有告诉他们,那里的  每一块石头实际上都是被重新竖起来的,它们都经过了  现代人进行的重新整理和安置工作。一些原本出于好意  的修补人员在1901年至1964年之间就曾对这座史前纪念碑进行过多次的修补和加固。 史前巨石阵曾被重新修建这一消息,是由一个博士生布来恩-爱德华兹揭露出来的,当时他正在布里斯托尔(Bristol,英国南部港口)西部的大学里攻读他的博士学位。20世纪60年代,英国威尔特郡(Wiltshire)的爱威伯里石碑就曾被重新竖起过,布来恩对这一事情进行了调查,之后,他将注意力转向了索尔兹伯里的巨石阵。他曾指出,现在的爱威伯里石碑实际上是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库勒(Alexander Keiller)对其进行的重新修建。尽管巨石阵没有像爱威伯里石碑那样被大规模的重建,但是通过约翰-康斯特伯尔(John Constable)在1835年绘制的油画,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巨石阵被重新修建的痕迹。爱德华兹将他的发现写进了他最近出版的一本教科书中,这本书的名字为《看历史》,现在已经作为英国的公共历史课教材使用。书中这样说到:“我们在20世纪看到这一石碑,虽然看起来像是几千年前建立的,但实际上这是现代文物部门工作的结果,而不是史前人类做出来的东西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巨石阵历史还没有超过50年。史前巨石阵作为一段历史已经永远消失,真正的历史也离我们远去了。”而当人们参观这一巨石阵时,无论是官方的旅行指南还是游人能够用到的磁带录音指南都没有提到有关该文物曾被重新修补过的任何细节。在爱德华兹出版了他的教科书后,英国文物协会称,该部门将考虑把巨石阵重新修建的更多细节添加到旅行指南中。史前巨石阵在西北欧是常见的景观。BBS报道:英国科学家最新解释:不少巨石阵具 有令人惊异的声学特性。科学家们在一些巨石阵中放入先进的录音器材进行实验,发现组成巨石阵的巨大扁平石块,能非常精确地反射巨石阵内部的回声并将其集中于巨石阵的中 心,形成“音箱”效应。这让人想到北京天坛的寰丘。科学家们推测:或许这种特性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古代祭祀典礼中。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不可不去。它的埃及馆非常突出,有著名的破译了古埃及文字的Rosetta Stone。中央圆形的大英图书馆(其实很小啊)是当年马克思写共产党宣言的地方。伦敦博物馆都免费。 大英博物馆又称国立历史、考古、艺术及民俗学图书馆和博物馆,是全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与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并称世界三大定级博物馆。做为世界上最早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的历史可上溯到1753年。汉斯?舒隆爵士是大英博物馆的奠基人,这位医生和植物学家出于“为人类福祉贡献心力”的远大理想,在世界各地收罗了大量的艺术品。1753年,英国政府根据他的遗嘱,以市价1/4的价钱收购了其全部藏品,并同时收购了罗伯特科顿爵士和哈利爵士的收藏,正式成立了大英博物馆。1759年,博物馆在普斯特卡顿的蒙太奇古邸正式对外开放,免费供全民参观。随着藏品数量的不断增长,博物馆的规模日益扩大。1823年,由建筑师罗伯特?史莫克设计,在布鲁斯贝利增建新馆,其新古典主义的风格为以后扩建建筑定下了基调。从1884年到1938年,博物馆又先后增建了爱德华七世画廊、收藏帕特农神殿雕像的西廊等建筑,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在长达250年的漫长历程中,大英博物馆逐渐构筑起它庞大的收藏体系。今天,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已突破600万件,它们来自世界各地,包括版画、素描、徽章、钱币、手稿、浮雕、书籍、青铜器等门类,涉及范围极为广泛。为此,博物馆设立了古代埃及部、古代西亚部、东方部、古代希腊罗马部、版画素描部、人种志部、货币与纪念章部能十个部门,对这些数量惊人的藏品进行管理和研究。古埃及艺术品是大英博物馆最富盛名的收藏,其数量仅次于埃及博物馆,拥有大量精品,如著名的罗赛塔石碑、亚尼的死亡之书、拉美西斯二世胸像等,是古埃及艺术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希腊罗马部的收藏是另一个亮点。来自于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命运三女神雕像群、帕特农神庙建筑遗迹,均为大英博物馆最令人神往的艺术珍品。大英博物馆的东方文物收藏也十分精彩,主要包括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波斯及南亚和东南亚等地的艺术品。中国收藏品中以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和上世纪初由斯坦因带往英国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极其重要的珍品。英国部专门收藏与英国本身有关的藏品,其时代跨度大,藏品品种多,宛如一部由实物组成的大不列颠历史。图书馆是大英博物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收藏有大量珍贵的书籍、手稿和抄本,如莎士比亚作品的初版本,亨德尔的乐谱原稿和莫扎特、海顿等人的早期板本等等,仅书籍就多达600~700万册。供人们阅读的中央圆形大阅览室久享盛名,马克思的《资本论》就诞生于此。
    1998年,由于馆舍拥挤,图书馆搬迁新址,但阅览室得以保留,至今仍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服务。大英博物馆的展览充分体现了它丰富的馆藏,其展室多达100多个,采用综合分类的方式陈列。一楼左侧为古希腊、罗马、埃及、西亚各展室,汇集了博物馆最珍贵的藏品,右侧则是大英图书馆的展室。博物馆的二楼依时代及地区作介绍,其中也包括以中国文物为主的东方展室和日本文物的展室。为了使数量庞大的藏品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大英博物馆策划并推出了大量的活动和节目??举办不定期的临时展览;成立“博物馆之友”的组织;开展“主题晚餐”、由父母陪伴儿童参加的家庭活动;组织观赏并触摸博物馆非陈列收藏品的“发现日”活动;进行各种学术讨论会;多方位地体现了博物馆文化的精彩纷呈。
    在英国,城堡无处不在,这些城堡但历史之悠远、气势之恢宏、景观之优美、内涵之丰富。现在英国有的城市就是从一个城堡发展起来的,如温莎;有的城市即是一个城堡的名字,如爱丁堡;有的城市的名气还不及一个城堡,如沃里克……由于在那高高的城墙后面,镌刻了一段精彩的历史,记录着一位传奇的名人,演绎过一串动人的故事,这就给每个城堡都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温莎堡在伦敦西面十多公里处,堡前有一大片绿茵草坪.收藏有丰富古代文物如武士剑、簪矛等的温莎堡是皇室别墅,平时若无外国元首到访,堡内会开放共游人参观. 剑桥 剑桥离伦敦市较远,有一百多公里.它是书卷味甚浓的市镇,拥有许多大学.其中最具气派的还数歌德式建筑的“皇家学院”,它的面顶部全都以尖塔修建.
到了伦敦,不能不去西敏寺;要想浮掠英国的历史,更不能不去西敏寺。西敏寺坐落在泰晤士河畔喧嚣的闹市区,毗邻议会大厦和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1045年英王爱德华领教皇旨意颁诏建西敏寺,历时20年,1065年12月28日西敏寺正式“就圣职”,1245年至1517年间西敏寺再次重建,成为英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教堂之一。不需入寺,仅是它那直逼苍穹的哥特式风格,寺院外的参天大树,斑驳的高墙,泛白而雕琢精致的门窗,已足使人感到苍古了。等待入寺的人们在侧门前排成了长龙。和我一样,很多人来此,兴趣在宗教朝圣之外。与别的大教堂相比,西敏寺和教会的关系并不那么单纯。16世纪,在英国历史上以我行我素、多次把包括红衣大主教在内的高级神职人员推上断头台的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西敏寺也在1534年被国王控制,并在1540年和1559年两度被国王关闭。1579年伊丽莎白一世重开西敏寺,但规定由王室直接管理,并将其改建为一所学校,从此管理西敏寺的人不再是主教,而是校长,而且由国王任命。直到19世纪,西敏寺是英国继牛津和剑桥之后的第三所大学。在我看来,西敏寺是教堂,但更是一千年来英国王室的象征,因为自爱德华王及其来自欧洲大陆的异族征服者威廉以降,包括现在女王伊利莎白在内的英国历朝历代君王,除了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八世两位外,无不是在西敏寺加冕登基,坐上王位。就是百年之后,也都长眠寺内。跨进西敏寺的小侧门,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人世,须臾间遁迹得无影无踪,幽暗肃穆得有些诡异的拱门回廊、连绵不断的石椁铜棺和无处不在的先人灵碑石像,无一不通向死亡,无一不通向茫暗的过去。几步之间,仿佛穿越数百年时空,迈跨“阴”“阳”两界。几百年来,英国的帝王后宫百年后无不安葬于此,胄室宗亲、豪门权贵、高僧大侣、文臣武将、圣哲贤达、巨匠名流乃至布衣百姓者,都以别世之后能归宿此地为荣。不能葬此的,能立碑铭传,以志不忘,也是幸事。就是当时未能入寺者,多年之后或移骸寺内,或以衣冠碑像占一穴之地,也算是对其成就地位的追认。他们按照门第生平,各就各域。如今寺内的墓陵棺碑已多到了摩肩接踵、见缝插针的地步,后来者有的不得不屈就,竖棺而葬。游人往往前脚还未迈出地上的一块灵碑,后脚又已踏上了另一块。几番不经意后,对逝者不敬的歉疚感也就淡然了,同时也难免感慨西敏寺的近乎“鬼”满为患。西敏寺的前部是供祷告布道的大殿,四周镶嵌王室人物和圣灵的彩色玻璃图案;中央陈列着君王加冕登基时的御座,当今女王加冕御座底下曾有苏格兰宝石,传说此宝石在加冕大典举行前被苏格兰人盗走,伦敦竭尽全力,使宝石在大典举行之际完璧归赵,重新置于御座之下,其寓意不言自明。后部是王陵所在,世胄的旌旗和徽牌悬列两壁。不过,西敏寺最让我心动、更使四方来者神往的,不是这些帝王将相,而是其闻名于世的“诗人之隅”。那是英国文学的殿堂,是一部大理石刻的英国文学史。诗人之隅,虽以诗人冠名,其实这里不仅仅有诗人,还有作家甚至作曲家。自乔叟开始,乃至巅峰人物莎士比亚,英国600年文学史上的巨匠名家,大都在这里可寻。他们于此或长眠,或塑有雕像,或有石碑,以示后人。据说首先称此地为“诗人之隅”的,是后来自己也立碑其间的哥德斯密司。长眠者如乔叟、斯宾塞、德莱敦等。立雕像的有莎士比亚、华兹华斯、米尔顿等,其像或俯首沉吟,或平坐凝空,或儒雅倜傥。碑分两种,一种是镶于墙上的壁碑,另一种是嵌在地上的地碑。壁碑以莎士比亚的雕像为中心,上有雪莱和济慈,左右是作家奥斯丁和夏洛特三姐妹。地碑一一排列,铭刻的名字有拜伦、汤默斯、艾略特、奥登、詹姆斯、霍普金斯、梅斯菲尔、但尼生、白朗宁等诗人,还有狄更斯、哈代等大作家。最早归宿在此的,是英国诗歌的鼻祖乔叟。诗人晚年清贫,1400年病死在寺侧一小屋中,原本葬于寺外。150多年后,英国人对这位诗人的认识渐深,才把乔叟迁葬于今日游客瞻仰的新墓。其后又过百年,乔叟“英诗之父”的名声方才鹊起。新亡入寺者是奥登,他1973年客死奥地利,第二年他的地碑就进了西敏寺。比照乔叟,他是幸运的。
议会大厦(The UK Parliament)
    英国议会所在地.曾为英王室居住的西敏寺宫, 1515年被大火焚毁.1547年修复后,爱德华六世把该宫的部分建筑拨给下院使用.1838年该宫又毁于大火, 只剩下西敏寺大厅. 1840年重建西敏寺宫,即现在的议会. 1852年,维多利亚女王主持揭幕典礼.该建筑包括护宫河,总面积为12.5亩.
蜡像馆(Madame Tussauds)--杜瑟夫人蜡像馆     号称世界同类展览馆中规模最大, 1835年由来自法国的杜瑟夫人创办, 最初在贝克大街, 1884年移至现址. 蜡像馆中展出的作品为现代历史名人. 他们中有当代世界各国政治人物, 近代英国君主和王室成员, 还有著名演员, 运动员和流行歌星等. 蜡像馆的展品随世界风云的变幻而不断更换, 每年举行民意测验以决定给谁塑像. 此馆已成为伦敦名胜之一, 每天参观者络绎不绝.
海德公园(Hyde Park, London)     是伦敦皇家公园中最大的一个, 占地160万平方米,也是伦敦最知名的公园。西边与Kensington Gardens(肯辛顿公园)相连. 在肯辛顿公园, 游人可以参观戴安娜王妃生前曾经居住过的肯辛顿宫. 海德公园内西南角建有戴妃纪念喷泉. (The Diana Princess of Wales Memorial Fountain),它建在蛇形湖泊旁, 据说戴妃生前经常在那里休憩散步。海德公园的北面有著名的演讲角(Speaker's Corner), 是一个很大的可以公开发表自己观点的地方, 经常可见有人在此即兴演讲.几乎每年夏季大型露天音乐会也在这里举行.
温莎堡(Windsor Castle)     位于伦敦以西50英里(约80公里)左右的地方, 因城中有皇家的行宫―――温莎城堡而闻名于世。它是英国最古老且一直有人居住的王室宅邸, 原为1070年征服者威廉以木材建造, 捍卫伦敦以防由西而来的攻击. 现在温莎城堡是女王及其家族的主要住所, 他们在此度过许多周末.
伦敦塔始建于1078年。它






在历史上既作过王宫,也作过法院,后来又是一所监狱。伦敦塔占地7.2公顷,周围用巨石筑成一道厚实的城墙。城墙上有许多炮台、箭楼,四周是一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从1107年,诺曼征服伦敦后,伦敦塔成了国王行辕总署和兵营。从1140年到17世纪该塔一直是英国历代国王的主要住处。英国暴君詹姆斯一世在塔内被处死之后,伦敦塔就成了监禁犯人的牢狱和刑场。
    伦敦塔现在已经成了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塔内有个珍宝馆,观众可以看到英国历代国王的王冠、王室珍藏的金银珠宝。伦敦古堡中还有一些身体肥胖称为“渡乌” 的大乌鸦,有专人饲养。伦敦塔有千年的历史,堪称伦敦最悠久的古迹,游客每年达200万人。在出入口处游人可以看到两名身着古老的都铎王朝制服的禁卫,这些 “古老卫士”们,成了游客欣赏和摄影的对象。
贝克街
    柯南道尔的一部侦探小说,让大侦探福尔摩斯成了大名鼎鼎、家喻户晓的英雄,而位于伦敦贝克街221B号,知道这个门牌的人不比知道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的人少。因为这里就是大侦探福尔摩斯先生的家。
    由于福尔摩斯先生的大名和影响力,1990年,贝克街221B号被改造成福尔摩斯博物馆,里面按照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给福尔摩斯先生布置了一个家,并用很形象地道具营造了福尔摩斯先生的日常起居现场。自从福尔摩斯家开张以来,前来参观的人们就络绎不绝。令这里的工作人员意想不到和哭笑不得的是,写着“福尔摩斯先生”名字收的信函和贺卡纷至沓来,人们宁可相信这个本来就是虚构的大侦探依然还在这里生活着。
    贝克街221B根据亚瑟•柯南道尔爵士的故事记录,1881-1904年期间,歇洛克•福尔摩斯和华生医生住在贝克街221B,一幢出租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公寓中。这幢房子建造于1815年,并被政府列入建筑和文化保护遗产。
    这所建筑作为一个献给福尔摩斯的博物馆开放,内部的布置完全忠实于出版的书籍中的描述,供后人瞻仰。这是一个属于传说的地方。据说,最伟大的侦探歇洛克•福尔摩斯,与他忠实的伙伴华生医生于1881-1904年期间曾在这里居住工作。这幢房子建造于1815年,已经被政府列入建筑和文化保护遗产。亚瑟•柯南道尔爵士曾经记录下那段离奇的岁月。传说就是这样的。即便作者本人在各种场合曾经解释,这只是一段虚构的幻想故事,然而,贝克街221b,仍引来无数福迷的驻足流连。你或许不是侦探迷,但你仍应该去参观,因为这也许是伦敦惟一还属于那个旧时代的地方。一个经由幻想的力量创造出来的真实的旧时代。
圣凯瑟琳码头
    码头区有非常发达的交通,包括码头区轻型铁路(Docklands Light Railway)、朱碧利线(Jubilee Line)、伦敦的公共汽车,甚至还有“河上巴士”(river bus)服务,从这里到伦敦塔桥(Tower Bridge)以东的许多水畔景点都十分便利。在泰晤士南岸上的西鲱泰晤士(Shad Thames),建筑物仍然散发着当年储存食物留下来的味道,“巴特勒的码头”(Butler's Wharf)购物餐饮中心就在这里。在泰晤士河北的瓦平城(Wapping)新老房子排列在古老的卵石路上。圣凯瑟琳造船厂(St Katharine’s Dock)是这里的中心,游客可以坐在具有纪念意义的狄更斯旅馆(Dickens Inn)里喝饮料,欣赏周围的老式平转桥和漂亮的帆船。
    在道格斯岛(Isle of Dogs),漂亮无比的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集中了近200个商店、酒吧和饭店,还有一座五星级的四季酒店(Four Seasons Hotel)―游客会觉得自己如同在纽约曼哈顿(Manhattan)一般!
    喜欢娱乐消遣的游客可以去几处水边游乐场玩帆船、划水或者滑翔机,或者去英国最大的城郊农场穆德舒特农场(Mudchute Farm)骑马,或者在泰晤士道(Thames Path)上走一段,看看那里诸多好玩的溢水坑。
敦南肯辛?及?士?#8231; South Kensington & Knightsbridge

1. 自然史博物?‧Natural History Museum
















我之前在|W?€家都⒂^?以自然史橹黝}的博物?,其中布拉格和?也?商的博物?都很不?,可惜它有一€共同致命弱c ─ 欠缺英文?明。所以我?敦的自然史博物? 很有?趣,不?因?敦在太多景c,最後只能抽空?尚?r逛?博物?。我深知?看介?是]可能了,
只能快速地走一遍。 跟之前到?的同?博物?相比,??上敦自然史博物??佳,互有砸噍^高。1880 年落成的博物?大牵妊e?不及?也?自然史博物?典雅,但也是令人欣?的建?。 希望?碛?C可以花一整天真正逛一次??博物?吧。
2. ?多利?鄄特博物?‧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V&A Museum)

















檠永m 1851 年?得相成功的敦博?,?多利女王的夫婿 Prince Albert ?建Fr位於 South Kensington 的三大博物?,其中原名 South Kensington Museum 的 V&A Museum 以收藏碜允澜绺鞯氐乃?和??精品而?名於世。
我??到?博物?很大,幸好它每逢星期三延?至晚上十r才??,心想?算2.5-3小r至少可以不?看介?下逛一遍吧。不料晚?吃加上?入口是在面向自然史博物?那?,令我???晚了近大半小r才?始⒂^,更糟是博物???前半小r已?始逐客,最??急走一遍也不成。
V&A Museum 的?大得有c?人迷失,加上任人拍照,ξ?碚f可能是逛上一整天也嫌不颉p^确叛劢允蔷美的??品,?人眼花撩y,不知暮稳胧帧2┪镳^大部分展室都??精美,不?其中展示一些W洲石雕的大展d,s?我?得有走?古董??店的感?,可能是那?的展品在太多而每件又太大的?故,就?著名的米??基?的《大?像》 的原大??品,也好像不大?眼。
3. 科W?‧Science Museum
















由於行程?迫,加上自然史博物?和科W? 砷g博物?又不?晚上延??放,?行程r已??]有可能完成「?走三大博物?」的ゴ笕?铡H大博物?之中,唯一科W?是香港也有一?同?的博物? (?然也知道??模和展品?以跟人家的相比),加上上次到澳洲r也逛?一?大型科W? (Sydney Powerhouse Museum),所以科W?便成?奚的ο螅只?算花大半至一小r?部分重c?、拍拍照便算。 不料科W??我想像中更大,问亲哌x窈玫恼?d已不?r?,棋差一著是]??往聿煌展d之?的「交通r?」原硪膊簧佟8杏X上敦科W?的一右巡畈欢嘤姓?香港科W?那N大,真?B!
4. Harrods 百?公司








位於 Knightsbridge ^的 Harrods 百?公司 是世界上其中一?最著名的百?公司,?客人想?甚N都可以。是否真的?N害不得而知,但我???面的?有一些其他百?公司少有的?品 (例如古董地D)。 所有的?料都? Harrods 百?公司很[架子,穿短?、d背包一概不准?入,但我天s可以d著背包逛公司,亦?到有客人穿著及膝的?子,又?到不少人在埃及?梯 (Egyptian Escalator) 前拍照 (?然仍是偷偷地拍)。看?Harrods 也要窦{「以客樽稹沟姆?B度。 我只是抱著??一下的心B,]想?真的?物,逛了一便??了。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历史沿革
欧洲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原为1753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的一部分,1881年由总馆分出,1963年正式独立。它坐落在伦敦南肯辛顿地区,为维多利亚式建筑,形似中世纪大教堂。总建筑面积为 4万多平方米。
馆藏介绍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拥有世界各地动植物和岩石矿物等标本约4000万号,其中古生物化石标本 700多万号,图书馆有书刊50万种,并保存着大量早期的自然研究手稿和图画等珍贵品。全馆有20间大陈列厅,内容包括古生物、矿物、植物、动物、生态和人类等六个方面。中央大厅为现代生命科学陈列厅,用立体景观、展柜介绍进化论和人类学知识。1 层右翼各陈列厅展示古生物化石标本,它展出有鱼龙,蛇颈龙,5米高的霸王龙,体态极小的新颌龙,尾翼达17米的翼龙以及完整的始祖鸟骨骼等;左翼各陈列厅展出现代动物,包括海洋无颈椎动物,鱼类,鸟类及爬行动物。其中以鸟类的陈列最为出色。2层左侧展出哺乳动物,其中较精采的是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和澳大利亚有袋动物的陈列;右侧陈列矿物、岩石、宝石,大理石并有专室陈列陨石。3 层是现代植物和化石植物的陈列
科学研究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978年有工作人员750人,其中有300名各类科学家,分别在动物学、昆虫学、古生物学、矿物学和植物学等 5个研究部工作。科学家除了从事本学科的室内研究外,还组织和参加野外研究活动。该馆是植物、动物和矿物的国际分类学研究中心之一,为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所利用。该馆对动植物和矿物鉴定和命名,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理论,还致力于解决医药、农业、林业、渔业、矿业和石油勘探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
公共服务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伦敦群众性科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每年观众和参加各种活动的人数达200万以上。该馆设有教育部门和讲演厅,组织对公众演讲,传授自然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还开展多种对外服务和国际性活动,为有关的科研和生产单位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工作,与其他国家的科研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参加大学的教学工作,担任讲课和培养研究生。 作为一家公共机构,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通过对IT网络进行升级来改进网络管理方面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该博物馆每周七天要雇佣2500个 人接待访问博物馆的游客,并进行重要的调研项目。 他们最近选择了与IP通信公司Mitel进行合作,安新网络的应用将为博物馆减少开支,并改进工作人员以往由于工作量过大而造成的工作和生活不平衡的状况。除了应用新的网络 之外,该博物馆的另外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准备搬进正在建设之中的新楼。Estcourt表示,虽然整个项目的完成还需要四年的时间,但新网络的 应用已经使原来既费时又费钱的工作变得简单多了装一个综合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以代替从1988年开始使用 的旧网络,以新的IP通信系统代替旧的PBX电话交换系统。
展出世界上最大的鱿鱼
2006年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一条世界上最大的鱿鱼,引起了众多参观者极大的兴趣。这条鱿鱼长约9米。去年4月,它在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 群岛)被捕获,目前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展出。巨型鱿鱼通常生活在海下1000米深处,它们很少被人发现且从来没有被科学家进行过合适的研究。它们通常有8只粗“手臂”,外加两条超长的用于捕食的触须。日前展出的这条巨型鱿鱼还拥有一双长约0.25米的巨眼。有关巨型鱿鱼的传说很多。早在1530年,海员就发现了巨型鱿鱼,并把它们误认为传说中的男性人鱼或海中毒蛇。去年9月,日本科学家首次拍到巨型鱿鱼的照片。
"受诅咒"宝石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块罕见的“德里紫蓝宝石”,然而60年来,这块宝石却一直被锁在博物馆的柜子中,因为据称这块宝石携带“诅咒”,它的多任主人都灾难连连,甚至突遭横祸。该博物馆本周将公开展出这块尘封了百年的“魔咒宝石”。 据报道,这块“德里紫蓝宝石”是1857年印度兵变期间被士兵掠夺得到,并被一名叫做W•菲里斯的骑兵上校带到英国的。然而,宝石的新主人菲里斯来到英国后,就遭遇了连串厄运,他不但失去了所有金钱,并且还百病缠身。 菲里斯的儿子继承了这块宝石后,也遭遇了同样的厄运。菲里斯的一名家庭朋友将这块宝石借去把玩了几天,结果没多久,他就自杀身亡了。 这块价值连城的“德里紫蓝宝石”顿时成了灾祸的象征,人们纷纷谣传它遭到了“诅咒”,任何拥有它的人都会厄运缠身。1890年,英国科学家爱德华•海伦•艾伦得到了这块宝石,成了它的新主人。爱德华本是一名律师和小提琴制作者,但后来却成了一名科学家,对有孔虫类、单细胞水上有机生物深有研究,爱德华还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朋友。 爱德华得到了这块“德里紫蓝宝石”后,结果也遭遇了一连串倒霉事。爱德华的两个朋友曾向他借这块宝石回家观赏,结果一个朋友从此屡屡遭遇不幸事件;而另一个朋友则是一名歌手,自从她借回这块宝石观看后,她竟突然开始“失声”,从此再也没有唱过歌。 尽管爱德华一开始并不相信什么“魔咒”,但当他的朋友双双遭遇厄运后,爱德华终于一狠心,将这块无价宝石扔进了伦敦摄政运河里,可没想到3个月后,这块宝石又离奇地回到了他手中。原来一艘挖泥船从运河中捞到了这枚宝石,一名商人从船员那儿买下了它,并将它“物归原主”还给了爱德华。1904年,爱德华终于受够了这枚“魔咒宝石”的阴影,将它寄给了自己的银行管理人,要求银行将它保管起来,直到他死都不要再被他看到。据称爱德华当时说:“我感到它会对我新生的女儿带来不利的影响。” 爱德华在1943年去世,去世前,他将自己的许多收藏品都捐给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爱德华最后在遗嘱中,将那枚“魔咒宝石”也捐给了自然历史博物馆。让博物馆官员意想不到的是,爱德华竟然还在盒子中留下了一张警告性纸条,上面写道:“这块宝石显然受到了诅咒,它上面沾染了鲜血,每个拥有它的人都会失去荣誉。无论谁打开这个盒子,都应该先阅读一下这份警告,然后按自己的意愿处理这块宝石。我对他或她的建议是,他们应该立即将它扔进大海里。” 直到日前,这枚被冷藏多年的“魔咒宝石”才得以重见天日,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决定在公共矿石馆重新开馆之际,将“德里紫蓝宝石”进行永久性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它的“诅咒故事”。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矿石收藏部主任艾伦•哈特承认,对于这样一个世界知名的科学博物馆,讲述一块宝石的“超自然”故事显然很不适宜,但哈特声称,这样的故事能给博物馆中的收藏品带来一种文化视角,并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然而,爱德华的后人却深信这块“德里紫蓝宝石”的确具有“魔力”,爱德华77岁的孙子艾弗•琼斯是一名前海军军官,他拒绝和这块宝石打任何交道。琼斯对记者说:“我的母亲生前从来不愿触碰这块宝石,她也要求我们不要和它扯上任何关系。
举办赛事
2006年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BBC野生生物杂志合办了2006年度野生动植物年度图片。获奖者不仅能够得到野生动植物年度摄影师称号,还能得到巨额奖金。此次评选分为五个大类:年度野生动植物摄影大奖、特别奖类、成年组、少年组及票选最佳。同时,每个大类还包括若干小类。这一比赛吸引了来自78国家的32000件作品。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0月26日将展出2007年壳牌野生生物摄影奖获奖作品,获奖作品随后还将在英国和海外展出。
剑桥
  剑桥城建于罗马人之手,是英国最可爱的城市之一。几百年来,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贸易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中心。这座美丽迷人的古城融喧闹的公共场地与幽静的乡村田园于一体。向世人展现着欧洲各种各样的古老建筑。在剑桥,你还可以找到名目繁多的各种商店,出售包括从鱼类,新鲜蔬菜到珠宝,二手书和家具等各种商品。安格利亚理工大学剑桥校区就坐落在剑桥城的中心地带。   剑桥是音译与意译合成的地名,英文Cambridge发音“坎布里奇”,就是剑河之桥的意思。这里确有一条剑河,在市内兜了一个弧形大圈向东北流去。河上修建了许多桥梁,所以,把这个城市命名为剑桥。   早在两千年前,罗马人就曾在这个距伦敦约90公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屯兵驻军。虽然如此,在漫长的岁月里,剑桥只是个乡间集镇而已。直到剑桥大学成立后,这个城镇的名字才渐为人所知,今天它是座9.2万人口的城市。   暮春是剑桥最美的季节。路旁是一排排苍翠撩云的大树和一树树白色、淡紫色的樱花。在阳光的拂照下,显得生机勃勃。各个学院和住宅门前的草地上,紫红的、粉红的玫瑰,鹅黄色的旱水仙,路灯柱上,住宅阳台上挂着、摆着鲜花盛开的花盆。真是繁花似锦,赏心悦目。   然而,最使人留连却步的还是那满城的绿色。青葱的草地几乎铺满了这座小城除了街道以外的一切空地。那一栋栋高大的校舍、教堂的尖顶和一所所爬满青藤的红砖住宅就在这一片绿色之中。剑河边上,垂柳成荫,丛林拥翠,衬托着剑河的一泓碧水,整个剑桥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绿意葱茏,令人心醉。   剑桥,与牛津一样,是座令人神往的传统大学城。剑桥大学在自然科学的成就尤其突出,哺育出牛顿、达尔文这样开创科学新纪元的科学大师。60多位诺贝尔奖金得主曾在剑桥留下了足迹,这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荣光。人们怀着敬佩的心情称剑桥为“自然科学的摇篮”。   几百年来,剑桥以其优异的教育质量著称于世。这里英才荟萃,星光灿烂。且不说自然科学家的长长名单。就是在社会科学方面也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才。哲学家培根(他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经济学家凯恩斯、历史学家特里维廉、文学家萨克雷都曾负笈剑桥,终成泰斗。该校的弥尔顿、拜伦、丁尼生等人更是诗国的桂冠和骄子。剑桥还哺育出七名首相。印度总理赫鲁、英国王储查尔斯也曾在这里就读。牛津剑桥的毕业生遍及政界、商界和学术界。有人说,牛津剑桥统治着英国,看来确有几分道理。   剑桥各学院分散在全城各处,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完整校园。但是又可以说整个剑桥市都是它的校园。因为市中心几乎被学院所包围,好像成了剑桥的生活区。看吧,这来来往往的,不都是芸芸学子吗!街上的店铺大多是书店文具店,出售学生们应用的东西。这里还有专为学生作传统学袍的服装店呢!至于小酒馆,也是学生们侃大山,发牢骚的地方。   过去,曾有无数研究者、学生慕名前来。剑桥,虽与牛津齐名,都是世界著名学府,但这里的气氛却与牛津不同。牛津被称作"大学中有城市",剑桥则是"城市中有大学"。尽管这里保存了许多中世纪的建筑,但就整个剑桥的外观而言仍是明快而且现代化的。正如其它英国城市一样,剑桥的商业也很繁荣,但仍不失典型的英格兰的田园风光。似乎与城市规模不相称的众多剧场,美术馆等设施,更使得这座大学城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文艺气息。在剑桥,您可以全面鉴赏这所学校几百年来的传统与历史之美妙,又可以与年轻的学生们交流,有时间还可以在街市上去转一转,感受这座美妙城市的脉搏。
1 2 【3】 4

有规划 更自信

1V1免费课程规划指导

雅思考试

换一换 换一换

托福考试

换一换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