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球教育官方网站,来环球,去全球!
来源:
小编: 889
英国的人才培养带给我们启示
文 / 摄影:红林
2005 年 2 月 22 日,英国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副部长 KIM HOWELLS (金 ・ 豪厄尔斯)博士访华。 在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英国教育展的新闻发布会上,笔者见到了这位 据称可能是本年度来华访问的最高级别的教育部长。
在会上, 金 ・ 豪厄尔斯博士对记者们表示,这次他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和中国教育部签署备忘录,以促进两国的高级人才及研究学者的交流,同时推动两国留学博士生奖学金计划的开展。金 ・ 豪厄尔斯博士还表示:“英国将积极开展汉语教育,同时希望向中国学习如何说服本国年轻人积极学习自然科学、数学、外语、工程学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学科,加强中英两国高级人才的交流,激励两国人才不断进步。”他说:“我们也非常希望两国在 IT 技术等领域多多交流与合作。”
据英国有关方面的官员透露, 近几年,赴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不断攀升,在英国留学生数量排名中,中国学生已经从六年前的第十二位上升到 2004 年的第一位,目前在英留学的中国大陆学生已达 6 万人,其中约 50% 的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另据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巍博士(以下简称邵巍博士)介绍, 2004 年英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中国人出国留学的第一目标国。
英国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超过美国,成为中国人出国学习的热点国家呢?英国在高级人才培养方面究竟靠什么吸引了中国的莘莘学子乃至数以万计的在职人员,远渡重洋孜孜以求地去学习和探索呢?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有关人士。
政策支持 教学质量有保障
对上述问题,英国文化协会中国区教育总监狄士礼先生表示:“中国留英学生的增加是和英国政府近几年来的政策变化以及英国文化协会在华进行的英国教育推广工作密切相关的。”
英国使馆签证处总管 Nicole Davison 女士说:“我们的签证政策没有变化,一如继往地欢迎中国学生到英国。我们每年的签证率在 62% 到 65% 之间 , 随着申请学习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未来的签证率会有所提高。”
英国文化协会中国区教育推广总监吴媛媛女士(以下简称吴媛媛女士)介绍:“英国的教育有严格的、全面而成熟的质量保障体系,不仅有高等和延续教育,还有语言和职业学历教育。在英国学习取得英国学历是中国学生通往未来更加成功的护照,同时在英国生活也为他们打开更加丰富的现实提供了一把钥匙。”
英国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事实上,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最早是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因而英国对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悠久的历史。 1995 年,英国教育部和人事部宣布合并,这使得在新知识经济时代,高级人才培养与就业实践进一步得到了充分统一,这种“联姻”较好地解决了由于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对高级人才及高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强的需求,同时使得培养出的各类人才可以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近几年来,英国政府看到了本国拥有丰厚的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同时认识到包括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技术人员培养的生源短缺,对此英政府不断制定与调整有利于国际学生赴英学习的政策,包括签证政策以及制订各种“奖学金计划”和“理工科毕业生培养计划”,自 2004 年夏季起,允许毕业于英国大学上述三个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第一年留在英国求职工作。
英国培养人才之道
吴媛媛女士曾经高兴地谈到:“在英国,留学生更能够把握学科的精髓。不仅如此,还可以尽情地体验丰富的多元文化,可以很方便地到各地游览,体味多资的异国情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且花费不大。”吴女士的介绍至今让笔者记忆犹新。
事实上,现代的英国教育,确实给了学习者一把思考的钥匙,提倡独立、自信地学习和思考,提倡批判式思维以及不断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创造性人才所需要的重要品质。在英国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着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它教授人们怎样思索,怎样创新,这已经成为英国的一种文化。像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校,在教育中提倡革新,鼓励创造,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际顶尖人才,因而成了世界一流大学。在这个新的教育体系中,还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就是英国的人才培养不仅包括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还包括职业发展体系(注重职业培训的成果,这种成果要通过企业的业绩来衡量,要从他们的工作成效来衡量),专业发展体系(培养专业人士、培养医生、计算机工程师、项目管理人员、价值评估者、风险管理者,等等),个人发展体系(鼓励员工自己去发展自己)。支撑上述四个体系的价值观念实际上是一种革新与创造性,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种分析精神。
英国还提倡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它不是走进大学进行学习,而是从生活的环境中去学习。“工业大学”是英国人最新提出的一种学习形式,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有形的全日制学校,而是“为工业继续学习提供的大学”,可以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同时得到企业的认可或行业的认可。
英国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受到各类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青睐
邵巍博士介绍说:从 2004 年看,到我们服务中心认证的英国留学归国人员一年内有 677 人,其中 621 人为硕士,从就业角度看,他们成为国内各类企业和部门选择的人才,很受青睐。
英国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能力训练,开展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与教学,直接面向具体部门,针对实际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培养出的人才有很强的处理问题和适应工作的能力。
英国吸引留学生政策和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否对我国人才教育的发展有一些借鉴作用和启示呢?
邵巍博士曾经公布过一组数据: 2004 年韩国在华留学生占到第一位,为 35000 人, 第二位为日本,第三位为美国,英国在华留学生仅为 657 人。针对上述数据分析,我国是否应该制定有关政策吸引国外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呢?
启示一:
中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数学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和资源,如何更好地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发适合国外留学生学习的课程,不仅仅是大学的责任,更应该成为中国与其它国家进行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一个强音。
启示二:
目前国内各类学校和培训服务机构很多,往往良莠不齐,造成学习者无所适从。通过对英国教育体系中对人才培养的了解,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严格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不同层次的教育水平制定质量标准,特别是评估标准,以确保国家学历的质量及职业培训的一致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