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球教育官方网站,来环球,去全球!
来源:
小编: 259“芬兰没有大片的国土,没有众多的人口,也没有丰富的资源。我们发展经济必须靠提高劳动者素质,靠我们的智慧。”当芬兰著名经济学家朱斯・马思托恩在向记者谈起芬兰的经济发展时,深感骄傲和自豪。“从1800年到1900年,我们主要靠资源拉动经济;从二战以后到1980年,我们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而1980年之后,我们主要靠知识拉动经济。
谁能想到,这个面积只有3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20多万的北欧国家却孕育出了诺基亚、造纸行业巨头斯道拉恩索和芬欧汇川三家世界500强企业?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芬兰的排名在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二。(11月25日《人民日报》)。
国家计划拿出4万亿用于增加在投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增长,这对于保持人们的信心,战胜金融危机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国人皆欢欣鼓舞。但是投入的重点是哪里?刺激的敏感点又何在?怎样的投入才是最科学的投入?怎样的增长才是最持续的增长?好象还需要进一步的厘清。荷兰把教育作为投入的重点,靠知识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知识就是生产力,人才就是生产力。这是已经被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芬兰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这个真理。一个没有任何时候资源优势,没有任何地理优势,没有任何人口优势的小国却能够孕育出了诺基亚、造纸行业巨头斯道拉恩索和芬欧汇川三家世界500强企业,创造出在竞争力在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二的骄人成绩,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
而芬兰创造这一奇迹的依恃的就是教育、就是人才、就是知识。用芬兰著名经济学家朱斯・马思托恩的话说就是:“我们主要靠知识拉动经济”。这应该给我们很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只有始终把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主线,才能真正的科学发展;只有始终把人才培养做经济增长的基础,才可能真正地持续增长。
应该承认,近些年,随着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也是空前未有的,从今年开始,全部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收费,并对边远地区住校的孩子实行了生活补贴,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再不会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了。但是,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们的教育投入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职业技术教育的问题,高中阶段的教育问题。就是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都需要用人民币来解决,都需要用投入来说话。
单说高中阶段的教育就需要很在的投入。据有关专家统计:目前全国初中毕业生只有50%能升入高中阶段,而农户初中毕业生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则大大低于50%,导致许多15、6岁的少年早早地就离开学校外出打工。原因是现在的高中因为属于非义务教育,学费收得比较高,好一点的学校还要交价格不菲的择校费。笔者所在县的一中,连续三年都是中考成绩低于480分的就要交上24000元的择校费,让许多基础很好,又有心向学的孩子望学兴叹。笔者表兄的两个孩子都是初中毕业后因为无钱交学费就只好外出打工,不仅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的持续发展。世界许多国家早已把高中阶段的教育也列入了义务教育,由国家统一埋单。而我国由于财力不足等原因,除了极少数地区外已把高中阶段的教育也列入义务教育外,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实行9年义务教育制。
24日的中国新闻网就报道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书记王乐泉就发展新疆高中教育的一个观点:“新疆和田、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三地州将率先实行高中阶段免费义务教育。在此基础上,力争二0一五年在全新疆基本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
记得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教育应该由法律规定,并且应是国家义务。”而法国的雨果则说得更为干脆“建筑一所学校,就是拆掉一所监狱。”所以,如果在这次国家计划拿出的4万亿中,把教育作为一个重点划拨一部分用于教育,对全国的高中教育都实行义务教育,应该是投入到了发展的重点,刺激到了内需的敏感点。它不仅可以减少那些稚气面孔的劳动力,而且有助于全社会人口素质的提高,对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都大有裨益。